本书对福建省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“梨园戏”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、整理、加工、分析、归纳、提升等工作,是一个系统的工程。全书包括“概述”“唱腔”“器乐”“折子戏”“人物介绍”五大部分。梨园戏,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。其声腔属“泉腔”(以泉州方言为标准音的地域声腔)。明代以后,在闽南广为流播,流行地包括原泉州府属、漳州府属的各县,并及于粤东的潮汕一带;同时跨海传演于台湾省,越洋南达东南亚华侨聚居地。唱腔特点与泉州南音相似,一般是波浪式的上下回旋,起伏不大,很少有音程的大跳跃。由于感情需要,八度、十度的跳进,也常出现在上句的结束或下句的开始处。旋律连续上行的少,连续下行较多。唱腔上常有多重大三度并置,一曲中常有两个甚至三至四个。使梨园戏唱腔色彩鲜艳、变化多端,呈现其独特风格。